来自华大基因医学

华大基因医学

长按二维码可关注

药盒上有这 4 个字的别给娃吃!常见儿童用药误区,家长必看

听语音

宝宝年纪小,身体弱,一年到头免不了有个头疼脑热的,儿童用药是每个有娃的家庭都避不开的事。


老话说「是药三分毒」,宝宝身体的各项功能都不完善,一旦用错了药,对健康伤害非常大。


去年发布的《儿童用药安全现状报告》显示,每 5 名中毒儿童中,就有 2 名儿童因为药物而中毒,用药安全问题真的不容忽视。


可是我们做家长的,对药理知识没有那么熟悉,常常不自觉就陷入一些儿童用药的「坑」。


 错误一

滥用药物预防疾病

 

药品是把双刃剑,用对症是药,不对症是毒。


曾经有家西安的幼儿园,为了预防病毒感染,批量给健康的孩子服用「病毒灵」(盐酸吗啉胍)。


直到事情曝光,家长才意识到,这种药只能用于治疗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,预防是完全没用的,还会给孩子的身体带来严重的伤害。

 

西安幼儿园的事情只是冰山一角,现在还有很多幼儿园,晨检时会集体给孩子们喷「病毒唑」(利巴韦林)、喝板蓝根、喷口腔消毒液,这些做法都有可能给孩子的健康带来很大的风险。

 

除了疫苗,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神奇的药物可以预防流感,普通感冒也是,家长千万不要随便给孩子用药。

 

值得提醒大家的是,很多人心中的「流感神药」板蓝根也是药,目前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它有效,我也不赞成随便给孩子吃。


错误二

中药没有副作用

 

中药是传统医学文化的传承,孩子一生病,有些家长就会选择给孩子吃中药。


需要注意的是,中药一般没有经过特别严格的临床试验,因此药品包装盒上的副作用通常注明「尚不明确」


「尚不明确」只表明没有可参考的临床数据,很有可能是某些风险未被发现和证实,绝不代表是安全无风险的。


西药是经过临床试验才批准上市的,对药物各方面的研究和观察比较透彻,对在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都会在药品说明书中注明。

 

相比于选择副作用「尚不明确」的药物,服用经过临床验证、明确禁忌与不良反应的药物更安全。


图片来源:123rf.com.cn 正版图片库

错误三

给儿童服用成人药

 

有的家长会给儿童服用自己服过觉得有效的药物,并按成人剂量减半,认为只要剂量减半就不会有问题。

 

其实,宝宝不是缩小版的成人,按成人剂量减半给孩子用药,不仅不科学,也很危险。

 

宝宝的肝脏和肾脏都没有发育成熟,对药物的解毒和清除能力不如成人。

 

儿童大脑的血脑屏障功能还没发育完全,不能阻止某些药物对大脑的伤害。

 

孩子用药,一定要选用适合儿童的剂型,不要随意服用成人药物,即使减少剂量也不行。


如果家长实在拿不准,可以让医生来判断。


 错误四

迷信海淘药

 

很多情况下,由于国内的药品安全问题频出,一些家长会倾向于为孩子海淘药品。


这样做其实风险也很大。

 

语言不通的情况下,很多家长无法了解海淘药品的真正用途和用法用量。

 

例如大家熟悉的小蜜蜂紫草膏,淘的时候商家可能会夸大它的疗效,说成是可以吃的万用药膏,实际上,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紫草科植物,在美国的适应症只用于提神醒脑、缓解疲劳,使用人群是 2 岁以上每日最多 3~4 次,2 岁以下使用要咨询医生。

 

而且 FDA 曾就它的口服补充剂发出过肝毒性的警告,外用剂型要避开溃破的皮肤才不会有肝毒性。

 

网上商家缺乏监管,很难保证药品质量,家长也很难及时获得药品的不良反应信息。

 

之前有人海淘了缓解出牙不适的药膏,成分列表里含苯佐卡因。事实上,这个成分就可能会引起严重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,中美两国的药品监管部门都曾经向公众发过警告,禁止将含此成分的药膏用于 2 岁以下儿童。


图片来源:123rf.com.cn 正版图片库


错误五

营养补剂当糖吃

 

营养品市场一直很红火,不少家长怕孩子缺维生素或微量元素而选择给宝宝服用补剂。


为了吸引孩子,厂家也把营养补剂的口味做得很好,很多孩子都喜欢当糖吃。

 

例如一些妈妈给孩子海淘的「小熊糖」,就是一种儿童型复合维生素,口味好外形可爱,孩子们很爱吃。其实国外有多个小熊糖服用过量的案例报道,都是趁父母不注意,孩子误服导致出现不良反应的。

 

大家一定要注意,保健品吃多了也会中毒,一定要提前告诉孩子这不是糖,并且要把保健品放在儿童够不到的地方或者锁进柜子里。

错误六

多吃药好得快

 

有些家长会有一个错觉,以为孩子药吃得越多,病好得越快,于是中药加西药,多种药一起服。

 

事实上,绝大多数药物进入体内要经由肝脏和肾脏的清除,宝宝的的肝肾功能还不健全,多种药物同时服用,很有可能会造成肝肾损伤。


比如大家熟悉的对乙酰氨基酚,这个成分不仅可以作为退烧药,同时也被应用于许多复方感冒药中。如果孩子在服用退烧药的同时还吃了复方感冒药,很有可能会对乙酰氨基酚过量,造成肝损伤。

 

如果宝宝的病情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,也应该先咨询专业医生。


图片来源:123rf.com.cn 正版图片库


错误七

只吃药不护理

 

对于孩子来说,无论大病小病,治病用药是一方面,护理也同样不可忽视。

 

比如患了湿疹的宝宝,皮肤会比较干燥和瘙痒,如果挠破皮肤,外界的过敏原如花粉、动物皮屑、尘螨等会更容易进入体内,加重湿疹。


此时做好护理工作就特别重要,帮孩子多涂一些低敏保湿润肤霜,做好保湿是防止湿疹反复发作的基础。

 

还有常见的尿布疹。家长需要帮孩子勤换尿布,用温水清洗并擦干,就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宝宝「红屁屁」的问题。

 

护理是一切疾病治疗的基础,也是副作用最少的治疗方法。

错误八

滥用抗生素或拒绝抗生素


很多家长都知道,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性,所以大家在给孩子吃药时,对于抗生素都特别谨慎。


但是也会有一些家长出于对抗生素的惧怕,矫枉过正,一味拒绝使用抗生素。

 

无论是滥用还是一味拒绝,这两种做法都要不得。


抗生素是处方药,不能自作主张给孩子使用,但如果就诊时医生已经明确诊断孩子是细菌感染,并且开了抗生素,就应当遵医嘱足量足疗程服用,不要抱有排斥心理盲目拒绝。

 

使用抗生素的时候,还有一些误区需要避开:

 

1. 不要病好了就立刻停用抗生素。

没用够疗程反而容易导致细菌耐药。

 

2. 不要因为抗生素效果不好就马上换药。

使用抗生素大概需要 2~3 天才能看出效果,并不是吃了就能立竿见影,因此不要随意停用或频繁更换抗生素。

 

3. 抗生素不是越新、越贵就越好。

有些患者一进医院就要求医生开最新最贵的抗生素,事实上,不同的致病菌使用的抗生素不同,自然就没有谁比谁更厉害的说法,关键是要对症用药。

顶部

长按二维码
关注华大基因医学公众号